辨别真假善良的标准

首页人生感悟正文人气:492 ℃时间:2019-03-15 08:40:42

论道德

周国平

1、道德好比一个淑女

道德不是孤立的现象。社会要有好的道德状况,离不开法治和信仰。道德依靠他律和自律,法治强化了他律的力量,信仰提高了自律的觉悟。道德好比一个淑女,她的力量太单薄,需要法治做她的卫士,她的觉悟不够高,需要信仰做她的教师。中国最需要也最欠缺的是法治和信仰,惟有建立以保护个人自由为最高原则的法治社会,鼓励以个人灵魂追求为实质内容的多元信仰,中国人的道德状况才会变好,也一定会变好。

2、同情以尊重为前提

同情好不好?亚当·斯密和叔本华说好,视为最主要的道德,尼采说不好,认为会损害被同情者的尊严和痛苦的价值。我的看法是,两种观点各有道理,不妨结合起来。一方面,作为个人,在遭遇痛苦的时候,要尽量自己忍受和解决,不向人诉说,不博取同情,这是自尊,也是对他人的尊重。另一方面,作为社会,在帮助弱者的时候,不可伤害受助者的自尊自强。总之,尊重第一,同情第二,同情要以尊重为前提,才是好东西。

3、不公和不义

孟德斯鸠说:对一个人的不公,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。为什么?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,所显示的是制度的逻辑,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,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。

我想补充说:对一个人的不义,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。为什么?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,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,他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,而是在侮辱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普遍的人的尊严。一个人如果看见对别人的不义行为却不觉得自己也受了侮辱,就应该自问是否丢失了这个尊严。

所以,看见不公,我们要警惕制度,看见不义,我们要当心小人。

4、辨别真假善良的标准

世上有一种人,似乎乐于助人,对你关怀备至,却使你感到有压力,你就要警惕。

真正的善良是不会让人感到有压力的,这给了我们一个辨别真假善良的标准。

一个人出于自己的本性做好事,他是不会觉得在做好事的,而只是觉得在做一件平常的事。相反,做好事而自己觉得也让人觉得他在做一件不平常的事,则可断定这和他的本性有多么相杵了。别人是否感到有压力,原因在此。

5、严重的事情

对于那些恶人,除了愤怒、厌恶、蔑视之外,有时我还会有一种怜悯之情。我会想,老天把他们造就成这个样子,老天何其不仁也。佛教讲轮回,断定是前世的“业”造成了他们今世的“果”,这也让我有些替他们叫屈,因为前世的“业”是不该由他们承担的。不过,佛教也给他们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出路,就是用今世的“业”来改变后世的命运。我无法确定轮回的真实性,姑且假定人只有一次做人的机会,因此想对他们说:你这辈子做了恶人,你就是永生永世的恶人了,对于如此严重的事情,一个人怎么能无动于衷呢?

6、道德上的自我感动

为了一种道德上的自我感动而做好事,未必比为了获取他人的赞扬做好事更不虚伪。事实上,二者都是做给他人看的,区别仅仅在于,在前一种情形下,他人已经内化为自己,始终在场,因此演戏成了常态。

当然,我在这里是从道德的纯粹性出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就社会现状而言,这种即使为了自我感动而做好事的人也还是太少,因此我宁愿赞许他们,而不是批评他们。

《人生不较劲》

周国平著
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5-5

配图:画家YORIYUKI

为您推荐